百岁人生的未来猜想 | 原构合伙人施铭 x「眼界」适老化分享会
2023-03-23
「眼界」演讲适老化分享会日前在上海成功举办。原构合伙人施铭先生为观众带来《百岁人生的未来猜想》主题演讲分享。
“这么多年,我们的地产发展这么快,
黄金十年刷一下就过去了,
为什么像灰犀牛事件一样的养老产业,
我们明明知道它在那边,
但就是找不到办法去解决它。”
在本场适老化分享会中,施铭首先抛出了上述疑问,并以三个问题作为主线,即“社会对养老产业的需求,老人对养老功能的需求,未来对设计师能力的需求”,为大家分享了养老产业现状及设计面临的种种问题。
中国现阶段的养老模式分为居家养老、社会养老、机构养老,即90:7:3。从市场角度看,居家养老拥有最大的市场价值,如果在普通住宅设计和建设时,就能将老年人的需求考虑进去,即打造「通用住宅」,那么成本不会超过房屋造价的1%。国内包括万科、碧桂园、保利、融创等众多大型地产集团,也均在试点创新适老化住宅。
7%的社区养老,现在政府在大力推动,但同样存在较大的问题,“这些社区的养老面积很大,但最后都变成了老年人的活动室,由于它缺乏持续的专业运营,因此没有真正把日间照料,上门服务做起来。”
因此,在施铭看来,3%的机构养老,就是最后能够去思考的发力点。
目前国内机构养老的开发主体有四种,即:地产开发、保险公司、政府、社会投资,施铭结合5种不同的开发模式及3种主流盈利模式,总结了目前养老地产市场中常见的6种商业模式定位,并结合实践案例、现场走访的经验,对这6种商业模式的发展与盈利模式、进行了深度的分析。
在演讲中,施铭还分享了原构近年来研究的3组养老标准化模块与2本专项研究手册,并由此推导出未来设计师需要具备的能力:自我革新,成为独立生产者。
在中国,十年后将有三分之一的人口超过60岁,养老服务的对象从特殊困难老人转向全体老人。原构设计团队认为“适老性设计,是适合所有人的设计”,适老性设计应以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及照护为核心,全功能、全周期、全覆盖,提供持续照料、高品质生活环境。建筑与城市的设计必然要更多地考虑老年人的需求,才能创造适应未来的、让更多人获益的环境。